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与热点。楼宇智能化进程的加大,最大的受益者是楼宇的使用者。
目前在我国楼宇智能化不再仅仅局限于高档的写字楼宾馆,普通的居民小区也逐步向智能化迈进。伴随着IT技术的日益发展,4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产品、控制)在建筑中开始发挥关键的作用,建筑在现代人的眼中,不再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的丛林,而是成了被各种高新技术统一控制管理的智能化家园。
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筑了智能化的住宅、宾馆、大型公共设施。我国近些年来,也不断的向智能化迈进。一股建筑智能化的热潮在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一场楼宇智能化的革命正在酝酿,紧追国外的Cisco、Jackson’s Landing、霍尼韦尔这些技术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先行者,中国的本土智能建筑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在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规划和设计中主要使用这两套标准作为设计依据。其中,智能化标准侧重于:以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综合布线系统(GCS,PDS)、火灾报警系统(S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火灾报警系统(FAS)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数字化标准侧重于:以数字化信息集成为平台,强调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综合服务、业务 建筑智能化
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i b m s. net)、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IPMS)、楼宇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SMS)、“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集成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应用等。由于历史和部门协调的原因,两套标准的名词、概念、系统内涵可能需要进一步标准化,避免在工程实践和国际交流中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加大社会沟通成本。比如:BAS与BMS、SAS与SMS。作为系统性标准,定性太多、定量指标几乎没有,作为教科书或职称论文尚可,但是作为指导智能建筑这个新兴产业整个行业的技术管理标准,同志仍需努力!